中国之最双笔字(双笔书法(三)(2))
行书之美,尽展于撇捺之间。古人对撇捺的重视程度,如同对书法艺术的敬重,足以彰显其在书法中的重要地位。清人笪重光在《书筏》中强调,字要写得潇洒大气,撇捺之笔必须舒展,如同帅哥必须有健臂舒足,否则便如同木桩,毫无生气。
行书与楷书,两者几乎是同期并行地从隶书演变而来,它们之间的关系深厚而微妙。尽管行书常被视作楷书的速写,但两者在演变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行书的笔画,在书法创作中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程式,但却遵循着一定的法则。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之"字,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笔画必须熟练,才能变化自如。
左笔捺与右笔撇,是行书中的重要笔画。左笔捺自左上方斜下,由重到轻,一波三折送笔于右下,第三折处稍顿后偏上方出锋收笔。右笔撇则自右上方斜下,侧锋行笔,由重渐轻送笔至左下方,轻挑出锋。这些笔画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书法中的求变之意,更是双笔书法特有的艺术特色。
双笔书法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相映成趣。左笔字的艺术特色能够反映到右笔字的艺术意境中,两者相互呼应,产生一种新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不仅仅是书人推广的力度所能达到的,更需要书人与欣赏者同心协力,才能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观察四组双笔字,我们可以发现左笔的"撇"、"捺"特征,并把它们熟记于心,运用到今后的双笔书法实践中去。通过单笔书写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双笔书法与单笔书法的异同处。如果把双笔左手写的字调整为竖式排列,如何选择最优配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认识事物需要由表及理,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论认识。双笔书法虽然只是个开端,但已经有了好的感性认识,收获也挺大的。要想在双笔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需要书人们不断实践、探索、创新,同时得到广大欣赏者的支持与推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