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是谁的墓地被挖了?十三陵都有谁的墓
【明十三陵之王——长陵】
长陵,这座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它位于天寿山主峰前,自永乐七年(1409年)始建,至宣德二年(1427年)主体工程完成,耗银高达八百万两,历经风雨六百余年,仍保存相对完整的建筑风貌。
从空中鸟瞰,长陵呈现前方后圆的布局特点,总面积约十二万平方米。靠前的方形部分由三进院落组成,靠后的圆形部分则包括方城、明楼和宝顶等建筑。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其斗拱之构造精妙,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神功圣德碑亭,又称大碑楼,于正统元年(1436)始建,亭内竖立着一通高近八米的石碑,碑文篆额“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总计三千二百三十六字,述说朱棣的丰功伟绩。
长陵内的祾恩殿是用于祭祀的大型建筑,建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上,宏伟壮观。这座大殿是十三陵中唯一保存下来的祾恩殿,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用料最奢华、保护最完好的明代金丝楠木大殿。殿内的金丝楠木大柱,高达十三米,直径约一米,承托着覆盖面达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庑殿顶。除了木柱子外,肉眼能看到的木质构件,均使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制作,彰显出这座大殿的无比奢华。
朱棣的塑像矗立在大殿之中,地面铺着象征皇帝“九五之尊”地位的金砖。这些金砖并非黄金制成,而是经过复杂工艺烧制的地砖,因其扣之有金属声而得名。
长陵的发掘历程充满曲折。1955年,郭沫若等人提议发掘长陵,但由于其规模实在过大,试掘小组在宝顶四周调查了三天,并未发现地宫入口。加之保暖措施不到位,一名考古人员不幸病倒,发掘长陵的计划暂时搁置。尽管未能成功发掘,但长陵的神秘与壮观仍令人们神往。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蝶芒网立场。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涉及抄袭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邮件举报至指定邮箱,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地址及版权声明已明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