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吉尼斯记录的好处(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
津云新闻记者 陈汝宁 摄影 蒲永河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几年,天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自主创新,加快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日前出台实施的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极大地坚定了企业在津发展的信心。在这片高质量发展的兴业热土上,无数企业在这里扎下根来,筑梦发展。一飞智控,便是其中代表。
2020年12月18日,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天津诞生,创“最长时长无人机表演的动画”吉尼斯世界纪录全新称号,全程飞行动画26分19秒,实现了全球空中连续动画飞行表演。完成这项表演的正是全球智能工业级无人机领企业——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尤记那天,600架无人机一键操控起飞,与星空共舞,排列出炫彩画卷,在传递国际化艺术的,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无人机领域的强大力量。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探寻将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窍门”。
让技术为艺术赋能
集群控制技术难度系数较大,原因在于几百架甚至上千架无人机,整个飞行过程,其实就是靠一台地面计算机来完成的,对于时间同步和定位精度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完成这次挑战的敏捷蜂Ⅱ型,是由一飞智控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的集群表演无人机。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俊桐告诉记者,“我们的敏捷蜂Ⅱ型在2020年9月份刚刚问世,是专为集群而生,速度、续航里程都属于业界领先。”
据悉,这次集群无人机表演的时间同步精确度达到0.04秒,空间定位精度在厘米级别。简单来说,集群控制技术就是要让每一台无人机在正确的时间和点位上运动,而这个的背后是控制算法、逻辑以及通信等多种技术的叠加,才能形成我们看到的天空中队形的变化。
“集群表演虽然已经有几年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前几年由于技术、飞行速度、效果等限制,许多的创意无法完美表达,这也是我们产品技术团队的使命,要让技术能够为艺术赋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空中艺术家!”齐俊桐说。
让技术走出实验室
作为科研人员创业的代表,齐俊桐具有高校和企业的双重身份,他想带领一飞智控探索出一条科研成果转化之路。他说“我不趣怪网希望所研究的技术从实验室出来就进了仓库,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亟待提升,需要有成熟的机制让更多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研团队走出来,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科研创新。我们正在沟通政府、高校、企业资本,探索一条以需求为牵引,技术、人才、资本相结合的成果转化之路,让更多的新型研发机构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把智能科技更多应用到国计民生领域,让普通百姓能够体验到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这是齐俊桐的创业梦想。早在2015年,伴随着国家和天津市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政策的出台,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梦想,放弃研究所的“铁饭碗”,在天津创办一飞智控,将梦想付诸行动。
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技术的难题不断被攻克,灾情获取、能源巡视、低空喷、消防救援、集群控制……齐俊桐团队研发的智能无人装备在多领域展开一系列应用,许多关键性技术指标始终保持着世界纪录,使我国智能无人机自主控制方法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齐俊桐看来,是天津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让他和他的团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有竞争力的产品。
“最近天津提出了制造业立市的目标,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天津本身就有先进制造的历史优势和丰富的存量资源,又具备产业和劳动力的相对稳定性,制造业基础非常雄厚,再加上政府在政策和营商环境上的大力支持,软环境的提升带来的是创新思想的解放,每一个环节上的畅通无阻,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和高效,今后天津的制造业一定会大放异彩。”齐俊桐说。
下一步,一飞智控将继续探索创新,秉持让智慧点亮天空的愿景,让无人机更加智能、更加安全,应用于更多场景,在不同的行业发挥独特的作用。公司的科研创新方向也将围绕无人机集群控制技术和智能化进一步深入,在提升无人机自主控制稳定性、感知复杂环境的适应性、集群作业协同效率等方面持续投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