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千古一帝,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位开创历史先河的人物。他的伟业,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模板,几千年间,这个模板一直沿用,且在分裂时期,大一统成为每个割据势力的终极目标。他身上散发出的神秘色彩,让人不禁想要探寻更多。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嬴政至交好友与他反目的故事。
在赵国,嬴政的父亲子楚曾是秦国留在那里的人质。当秦赵两国交战时,子楚趁机逃回了秦国,却未带走在赵国出生的儿子嬴政。那时,嬴政的处境可想而知,而在赵国同样当人质的太子丹,与嬴政有着相似的命运,二人成为了发小。
他们的友情在年少时期便深厚无比,比如过太子丹与王善的故事,以及秦王少年时与丹的欢乐时光。命运的转折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嬴政回到秦国后成为秦王,而太子丹则因父亲尚在,只能继续担任太子,并被送往秦国作人质。
太子丹本以为与嬴政的深厚友情会让自己在秦国受到关照,然而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在秦国,他不仅未受关照,反而遭到嬴政的冷落。为何嬴政会如此呢?
其实,嬴政是一个薄情寡性、不念旧情之人。他对吕不韦的恩情极大,称呼吕不韦为仲父。当天下一统后,却以一句“你有什么大功,敢称仲父?”将吕不韦逼死。嬴政的太尉尉缭曾为他看相,认为他“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在得志时更是轻食人。
对于嬴政而言,太子丹不仅已失去利用价值,还成为一统天下的障碍。他故意冷落太子丹。面对这种情况,太子丹愤怒之下逃回国,策划了刺杀嬴政的计划。
最终,太子丹拉拢了荆轲,我们熟知的荆轲刺秦的故事便由此展开。荆轲差点成功的刺杀行动让嬴政既惊又喜。惊的是自己差点丧命,喜的是有了攻打燕国的借口。走投无路的燕王献上太子丹的首级以求停战,但这并未换来秦国的停手,最终燕国还是被秦国所灭。